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建专栏 >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学习系列(二十四)

发布日期:2025-05-14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2025年,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既是国家对高校办学质量与育人成效的全面检验,更是学校深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即日起,官网、官微将发布系列推文,带领全校师生一起学习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知识,深入理解和把握审核评估的精髓要义,做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为评估做贡献,将评估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共同为全面建成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注入强劲动力。

问:1.审核评估对象与条件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对象是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应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原则上获得“通过”结论5 年后方可参加本轮审核评估。

根据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和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实际,本轮审核评估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 5 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高校可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

问:2.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答:第二类审核评估

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突出了主体性、导向性、多样性、发展性等“四性”:主体性,即突出审核评估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导向性,即突出把党的领导、立德树人作为总纲领和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突出以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为导向;多样性,即突出学校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审核指标开放可选,充分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发展性,即突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和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和质量的持续改进及提升。

第二类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既包括定性指标,也包括定量指标。

(1)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旨在对影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非量化核心要素进行审核。指标体系包括 7 个一级指标、27 个二级指标和 78 个审核重点,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形成三种不同的模块组合方案。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其中一种方案,由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系统(以下简称评估系统)自动生成。

第一种: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即,学校大多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术型人才;

第二种: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即,学校大多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型人才;

第三种: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 5 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2)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旨在对影响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数据进行审核。在审核重点中设置定量审核指标共 46 个,包括 30 个必选项和 16 个可选项。数据平台提供不同类型高校常模数据(即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关键数据平均值),学校可根据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多个类型高校常模数据作对比分析,同类型常模比较长短,从而进一步找准所处坐标和发展方向。


上一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学习系列(二十五)

下一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学习系列(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