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沧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捷报频传,物信学子在“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35项,标志着学院在深化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取得新突破。



图1 两组参赛队伍参加“大唐杯”全国总决赛

图2 参赛队伍参加“蓝桥杯”全国总决赛

参赛队伍参加河北省“挑战杯”终审决赛
统筹规划,构建竞赛育人系统机制
学院坚持将专业竞赛作为教学改革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通过“领导班子-教研室-指导教师”三级联动,形成制度保障与过程监管的长效机制。每年定期召开竞赛专题会议,及时研判方向、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竞赛工作与专业发展同频共振。学院领导带头参与竞赛组织、备赛指导,营造了全员育人、全程参与的浓厚氛围。
精准施策,打造高效多元的育人路径
面对不同专业特点与学生差异,学院实施“一生一策”的个性化指导策略,提前遴选种子选手,组建专属指导小组,精准对接竞赛项目,开展一对一深度辅导。同时推行“获奖选手—预备队员—新生储备”的传帮带机制,常态化开展“经验分享会”,不断完善经验传承链条,提升整体参赛水平。
理实融合,推动三课堂协同贯通
学院将竞赛有机融入“三阶九环”培养体系,将课堂教学与竞赛训练深度融合。课堂内,教师结合竞赛案例进行模块化教学,推行PBL、项目驱动等教学模式;课堂外,以“导师+项目+竞赛”三结合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赛事选拔、技能实训与工程实操。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与实验室资源,开展竞赛演练与企业真实项目孵化,助力学生从“会做题”走向“能解决问题”。
竞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物信学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学院扎实推进“新工科”改革、强化内涵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三融合、四化发展”育人路径,完善竞赛育人机制,鼓励更多学生投身创新实践,在更高水平的竞赛舞台上绽放风采,为培养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厚植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