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涛,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书法学专业2023届毕业生,现为沧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与书法的缘分始于高中,初涉篆、隶、楷、行、草诸体,尤被空灵飘逸的书风所吸引,遂初学褚河南楷书;大学期间系统深入研习历代碑帖,尤其钟情汉隶,后以《礼器碑》为主要取法对象,融会己意,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
其作品曾获河北省第七届刻字艺术展优秀奖(最高奖)、首届“千童杯”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并入选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张之洞杯”沧州书法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沧州市首届楹联书法作品展。

师长荐语
省刻字展,那幅小隶书作品的蚕头燕尾间藏着令人屏息的精致——每一根线条都像被精心打磨过,墨色浓淡、刀锋轻转,透着与创作者身形反差极大的细腻,这是他刚拿下省级展览最高奖的作品。
站在作品前的他,高高大大的身影,憨厚的笑容里带着几分腼腆,与笔下那精致的隶书一样,透着让人安心的踏实,像极了隶书的稳重。
从临《礼器碑》到融入个人笔意,在细节处藏着不肯将就的执拗,旁人惊叹于他能在极小的字里做出丰富的提按转折,那些被墨汁染黑的指尖,那些在深夜画室里亮到天明的灯,都藏在“精致”二字背后。
这次最高奖于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就像他笔下的线条,起笔沉稳,行笔扎实,收笔时总带着对下一笔的笃定。
——书法学专业教师 刘晓霞
创作感悟

河北省第七届刻字艺术展获奖作品
刻字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将书家的情感和艺术审美镌刻在方寸之间,每一刀落下,既是对技术的考验,也是对心灵的表达。
的时至今日,许多艺术家正用现代视角重新诠释这一古老技艺。他们尝试新的题材,探索新的技法,以及寻求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这个追求现代化刻字的时代,我选择用更加传统的形式去创作作品;《茶半香初》这件作品字体糅合了《礼器碑》的笔意和自己对隶书的一些理解,用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通篇字体偏于精巧秀丽,既凸显了刀工的细腻精致,同时也体现了本人对极致美感的追求。我也始终坚信,坚持传统的人,终将被时代看见。愿我们都能在传统中汲取力量,在创新中寻找方向,让这门古老的艺术继续焕发光彩。
再次衷心感谢刘老师、田老师以及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我提供了向张之先生学习的宝贵机会。在本次书刻艺术研习中,张老师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为我指明了扎根传统的刻字风格方向,通过系统学习不同的刻字刀法与色彩表现技巧,我对传统刻字艺术有了深刻的感悟。
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