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正文

沧州师范学院: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助力“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多样性保护

发布日期:2025-10-21    作者:     来源:     

10月21日,沧州师范学院“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学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关键技术培训班在学术报告厅开班。本次活动聚焦“昆虫多样性保护与智能监测技术创新”核心主题,汇聚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3名学者。

校长张占平、党委副书记范小振,党委常委、副校长朱蓬华,中科院动物所昆虫智能监测领域带头人白明研究员,沧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孙文明同志以及国际昆虫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德国耶拿大学Rolf Beutel教授、香港大学Benoit Guénard教授出席开班仪式。

张占平表示,昆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学研究更是关系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此次以“一带一路”为纽带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既是前沿技术共享的“桥梁”,更是跨区域科研协作的典范。希望全体学者共探前沿,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智能监测技术创新贡献智慧,为全球生态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朱蓬华主持开班仪式。他表示,本次学术交流会以“昆虫学”为核心,涵盖多个创新领域,希望学者们共享前沿技术,以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助力“一带一路”地区生态保护与科研合作。

白明研究员致辞

Rolf Beutel教授致辞

Benoit Guénard教授致辞

白明研究员、Rolf Beutel教授、Benoit Guénard教授先后致辞,充分肯定了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在推动跨区域、跨学科共研中的积极意义,表达了共同努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

Benoit Guénard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 Douglas Chesters作学术报告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深入合作的成果。学会活动在我校举办3天,期间,专家学者们将围绕昆虫多样性检测、入侵物种防控、人工智能识别、生态经济发展等议题作学术报告。学员们通过论坛研讨、技术培训、实地考察等多样形式,提升昆虫学研究领域专业素养,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协同创新。

近年来,我校持续发挥学科优势,围绕沧州地域特征,以湿地鸟类及昆虫学研究为切入点,依托河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候鸟监测保护国家创新联盟理事单位两大平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保、社会科普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累计救护珍稀保护动物2300余只,其中包括极危物种白枕鹤这样的“国宝级”珍禽,成功放归自然1400余只;完成135种、1万多只鸟类环志,为全球候鸟迁徙规律研究、鸟传疾病预警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成功建设河北省首批科普示范基地,每年接待2万余人次参观,成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

2017年,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以来,在昆虫多样性调查、智能监测技术研发、人才联合培养等领域并肩前行,结下合作硕果。我校先后承办两次“一带一路”地区昆虫多样性格局评估与智能监测体系关键技术培训班,积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活动获得学术界、媒体界广泛关注与认可,逐渐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交流亮眼品牌。

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师生以及沧州市黄河路小学、水月寺小学师生代表参加开班仪式。

上一篇:沧州师范学院:国际学术交流助力“一带一路”地区昆虫保护

下一篇:师院学子圆梦意大利顶尖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