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5年,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这既是国家对高校办学质量与育人成效的全面检验,更是学校深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即日起,官网、官微将发布系列推文,带领全校师生一起学习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知识,深入理解和把握审核评估的精髓要义,做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为评估做贡献,将评估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共同为全面建成地方高水平师范类应用型大学注入强劲动力。
教学成效
(1)达成度
达成度即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
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重点是关注毕业生毕业后的实际表现与培养目标要求是否吻合,即目标的实现情况;培养效果达成情况的评价重点是关注毕业生毕业时所具有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建立情况及跟踪评价结果。学校要建立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并持续跟踪评价。通过举证对用人单位以及相关各方的调查情况、跟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状况及其适应岗位的情况证明所培养的人才已经达到了学校既定目标要求。
(2)适应度
适应度即是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学校本科生源状况。生源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入口,持续向好的生源质量表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相符合,适应度高。
B2 毕业生面向学校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企业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毕业生是人才培养的出口。毕业生的就业、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情况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和被社会的认可度。对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着重考察毕业生面向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情况;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生面向学校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企业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指标体系设置 2 个可选定量指标,为升学率、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及结构,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
【可选】升学率(含国内与国外)
【可选】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及结构
(3)保障度
保障度即是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教学经费以及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艺术场馆等资源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情况。教学资源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国家对此有基本的底线要求。教学资源,包括教室、图书馆、网络、体育场馆、艺术场馆、实验室及其教学仪器设备、实践基地等。拥有优质教学资源,人才培养保障度就高。指标体系设置2 个必选定量指标,学校须在生均本科实验经费、生均本科实习经费等方面达到国家对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刚性要求。
【必选】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
【必选】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元)
教师的数量、结构、教学水平、产学研用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投入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情况。教师数量、结构、教学科研水平、产学研用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投入和教学资源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指标体系设置 2 个必选定量指标,学校须在生师比,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等。
【必选】生师比。该要求及内涵参见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年)》的通知。
【必选】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50%
(4)有效度
有效度即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有序运行情况。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了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要求及监控措施,人才培养各环节平稳有序,质量有保障。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情况。学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机制。针对质量监控、质量评估和质量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纠正与改进措施,配备必要的资源,进行质量改进,并对纠正与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适时进行评价,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十个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经验和显著成效,列举近五年专业领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十个优秀毕业生案例。
(5)满意度
满意度即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学校要定期开展在校生和毕业生座谈会或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学生对自己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教师站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深切体会。学校要建立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学校要建立对社会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机制,定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对毕业生的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进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