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学习理论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发布日期:2022-07-01    作者:     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朝着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彰显了强大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

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各地区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5.1%。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56%,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25.5%。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并平稳运行。截至2020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8.4%,超额完成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我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我们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4.8%;全国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上升至84.9%;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顺利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生态环境安全防线持续巩固。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建成首批5个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云南亚洲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这些都体现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显著成效。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我国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持续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自2015年启动试点以来,实现两轮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督察全覆盖,并对6家中央企业和2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督察,成为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我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签署、生效和实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篇章。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平台,开展南南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增进民生福祉。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2021年,COP15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成为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倾注巨大心血,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走到哪里就把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讲到哪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创立者。随着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创新的不断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在不断深化。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我们的国家,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秉持的一个理念就是搞好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分项,反之就会成为别有用心的势力攻击我们的借口。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今中外有许多深刻教训值得深思,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必须深刻认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必须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坚持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突破了旧有发展思维、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必须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必须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坚决制止餐桌上的浪费,推行垃圾分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建设全球生态文明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保持战略定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下更大功夫。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长期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成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是党中央着眼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的重大部署,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要求,着力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高地、学习宣传高地、制度创新高地、实践推广平台和国际传播平台,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上下更大功夫。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大力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三线一单”成果应用。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下更大功夫。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集中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紧盯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等高风险领域,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持续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上下更大功夫。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惩重罚。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领域。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在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上下更大功夫。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主动承担与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国际义务,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南南合作以及周边国家合作,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对外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作者分别为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生态环境部部长)

责任编辑:杨嘉熙

上一篇:如何理解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

下一篇: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