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曹文轩教授从1970年代开始创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20余部、绘本80余部、学术著作10余部,创作作品在国内外多次重印。其中小说《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重印500余次。此外,曹文轩教授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希腊、日、韩、瑞典、丹麦、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阿拉伯、波斯等40余种文字,共220余册,为世界文学留下中国美学的精神财富。
曹文轩教授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等国内文学艺术重要奖项50余项;曾获国际安徒生奖、瑞典彼得·潘奖、国际杰出童书奖、巴切尔德翻译图书奖、英国笔会·品特奖、英国麦石儿童文学翻译奖等30余项国际文学艺术奖项和荣誉。
5月20日晚,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来到我校,与一级作家、沧州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王秀云,我校齐越传媒学院院长张海燕,国际交流中心主任韩丽梅,文学院教授付红妹,以及文学院、齐越传媒学院的师生,因文学相聚,共同开启一场思想与情感的对话。

在这书香氤氲的时刻,曹文轩教授与付红妹教授的分享,带大家感受到教育与文学传承的温暖力量,也是在这份温暖师生回忆中,拉开对谈的序幕。王秀云、韩丽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与曹文轩展开了精彩的“文学对话”。

在一个半小时的“文学对话”中,从师生情的温暖回忆,到文学与学术的交融;从作家品质的探讨,到国际传播的意义,再到文学价值的追寻,曹文轩的每一次分享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对文学的理解与热爱。



大家认为,曹文轩多年来的创作既坚持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又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声誉,他的创作从儿童文学出发,又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具有更加广泛的价值。曹文轩所取得的成就来自于他的经验、学养与艺术追求的融合,他对当代中国文学的研究既为他提供了观察时代的角度,也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艺术信念。
曹文轩在分享中表示,对于一名作家来说,生他、养他的土地是他写作的资源,在到处是河流的故乡,水是流动的,给人以生命感、生气和神气,《草房子》《青铜葵花》以及很多作品,大多因水而生,水是多数小说中永恒的题材与主题。而他思考的问题是世界的,题材是中国的,主题是人类的。要从一个中国故事看到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要从一个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之中看到千古不变的基本人性,需要他用文字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交流中,曹文轩还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当下碎片化阅读方式的理解和认识,他建议大家:“为自己设立明确的时间界限,主动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每天至少抽出一小时阅读经典书籍。战胜碎片化阅读的挑战,回归深度阅读,在经典文字中汲取力量,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成长。”

张海燕在主持中表示,曹文轩老师的作品温润如水、深情饱满,描绘出一幅幅关于童年、乡土与人性的诗意画卷,不仅感动着亿万中国读者,也日益受到世界读者的喜爱与共鸣。今天这样一场深入的文学对话,曹文轩老师用他丰富的创作经验、深刻的学术见解,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也让我们懂得文学不仅是记录,更是对生命的礼赞。


活动现场,齐越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诵读了曹文轩先生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小读者代表给曹文轩献花。
互动环节,现场学生就分享会内容踊跃发问,思想与心灵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将本次分享会气氛推向了高潮。现场笑语盈盈,文学与教育的双重光芒在此交织,为我校人文交流再添温情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