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张菁,文静秀丽,刻苦勤奋,对艺术信念坚定,持之以恒,有一股女孩子少有的拼劲。
校园里,凌晨一点的书桌前,刻刀与青田石相触的脆响,是这位女大学生最独特的作息表。这份浸着墨香的勤奋,让她在方寸刻石间刻出了远超同龄人的厚度——入展证书堆叠起来,早已超过了她用过的刻刀数量。
当同龄人为社交聚会精心打扮时,她正对着秦汉印谱揣摩刀法;当宿舍楼道响起均匀的呼吸声时,台灯下的她仍在练习冲刀与切刀的转换。这种近乎执拗的专注,让她的作品既有传统金石的古韵,又带着女性视角的细腻,在国、省、市级展览中屡屡突围。
她入展“京华印社全国女篆刻家作品展”,和全国赫赫有名的一些篆刻家同榜,本身就是一种荣誉。随着技艺日渐成熟,这份深夜打磨的坚持,终将让她在篆刻界刻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张菁,京华印社社员,现就读于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书法学专业。)
获奖经历
1.《书法报》书法新青年·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优秀奖)
2.河北省教育厅“燕赵杯”成语典故主题书画篆刻大赛(一等奖)
入展经历
1.河北省书协第七届刻字展(入展)
2.京华印社全国女篆刻家作品展(入展)
3.岭南印社第三届金石之约全国篆刻作品展(入展)
4.沧海印社“龙腾盛世·印证中华 ”新中国成立75周年篆刻版权作品展(入展)
5.“印证不惑·沧海扬帆” 沧海印社成立40周年篆刻作品展(入展)
6.“恒泰杯”庆祝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院成立20周年书画展(入展)
7.重庆市青协春之韵·重庆市青少年书法展(入选)
8.陈介祺研究会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精英收藏工程第二个五年计划展览 (入展)
9.谭嗣同纪念馆 “去留肝胆两昆仑 ”纪念谭嗣同诞辰160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10.沧州市书法家协会“河海狮城 文武沧州 联创未来”沧州市第三届群众书法展(入展)
11.沧州文联首届楹联书法展(入展)
12.成都市文联第三届“艺荟天府”暨第七届“翰墨天府”书法篆刻作品展(入选)
篆刻作品











学书感悟
习篆刻以来,深契“印从书出”之理,奉为根本。潜心追摹,奏刀日久,却愈感艺海之深广,己身之不足。所作印章,虽有小得,然神采难臻妙境。深知此非朝夕之功,乃学养积淀未厚之故。唯当沉心静气,于方寸天地间精进不已,冀望他日能略窥门径。
追溯学艺之路,学书多年,虽自知天赋平平,却始终如笨鸟先飞般坚持不懈。而我对篆刻的兴趣尤为炽热,犹记初执刻刀,便瞬间为其魅力俘获心神。刀落石上,线条渐显,残渣纷飞间,我望着右手上新起的水泡,明白自己收获了第一件来自于篆刻的礼物。初入大学校园,我满心茫然无措。幸好有晓霞老师的温柔关怀,还有学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与帮助,让我逐渐有了破茧成蝶的能力。回想起这些,我心中既感激又愧疚。几年来,我在其他书体上的学习不够深入,未能完全领悟老师们书学的真谛,所获仅皮毛而已。但我明白,书法是一生的追求,不可急于求成,唯愿未来能更深入钻研,习得老师书艺的精髓。
其后,我有幸求学于杜延平老师。他与我想象中的书法前辈截然不同,谦逊随和,心态年轻,审美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每每听他讲课,都能收获颇丰。此后,我常常往返两地,孜孜不倦地汲取养分,每一点进步都让我惊喜不已。篆刻,为我锚定了方向,注满了活力。我深信熟能生巧,量变终会引起质变,于是全身心投入其中,常常学习到忘记了时间。半夜静谧的师院,偶尔会有“猫猫学长”陪我长坐桌前,倒也别有一番意趣。清晨六点,打老远就能闻到一餐厅浓浓的烟火气息。这时来上一碗热滚滚的馄饨或是豆腐脑,配上油条,便能扫去了所有的困倦,迎接新的一天。
承蒙院长和领导支持,张之先生受邀来教授木板刻字。这对我来说是十分新鲜的事。在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中,张之先生带我们从写小稿、定木材开始,一步步创作。晓霞老师、田老师和于老师也为我们提供灵感。本着发挥自己优势的原则,从金石拓片中汲取灵感,创作了玺印主题木板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光影关系,力求板面干净利落又有对比。无论是调色上板还是手工雕刻,张老师都寸步不离,给了我们极大的安全感。最终,我有幸在河北省书协刻字展中入展,得到了更多关注与认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沧州师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优秀的老师、关怀我们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自我、发展潜能、成就更好自己的广阔平台。曾经手上的水泡,如今已变成厚厚的茧,而我也在这日夜的努力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邓完白曾言“印从书出”,深以为然。近年来,我研习篆刻,始终奉此为圭臬,以虔诚之心揣摩,凭勤勉之手追摹,然技艺之路漫漫,至今仍未窥其堂奥,徘徊于篆刻艺术之门径外,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深知此道需深厚学养与长久之功。今后,我定当于研习中更下苦功,博采众长,不断精进,望能有朝一日得入篆刻佳境,领略其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