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渤海湾,因鸟儿的到来显得生机勃勃。翅碱蓬似红毯蔓延铺开,众多遗鸥、赤麻鸭等鸟儿在黄骅港人工湿地里觅食、飞翔。随着天气转冷,河北沧州沿海地区一年一度的候鸟南迁接近尾声,数万只候鸟在这里停歇越冬,作为工业密集区的沧州渤海新区港城产业园区启动“守护候鸟行动”,志愿者、重点单位、区域参与其中,全力保障候鸟安全越冬。
沧州沿海地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最为重要的迁徙中停地之一。每年秋冬季节,不同生态类群的鸟类遵循不同的迁徙节律,从8月到11月节次进行。一部分候鸟在这里停歇觅食,补充体力后继续南飞,另一部分则选择留在这里越冬。
沧州渤海新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倾力打造“鸟类友好型城市”,越来越多的候鸟加入沧州渤海新区自然界“朋友圈”,已发现300多种鸟类在这里停留、繁衍。在候鸟迁徙季,沧州渤海新区港城产业园区启动“守护候鸟行动”,组织百余名志愿者巡查守护,制止破坏候鸟行为救助伤病鸟,邀请候鸟专家宣讲鸟类保护知识,开放为候鸟建设的人工湿地。
黄骅港矿石码头的“护飞迁徙行动”的志愿者张存稷,每天都要沿码头附近的滩涂巡查,观测周边人工作业环境是否对停歇的候鸟产生不利影响,对发现汽车运输车辆惊扰候鸟的情况进行上报后,有关单位制定了绕行的保护方案。
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人孟德荣作为护鸟专家,深入沿海地区企业、社区进行护鸟知识宣讲,并与志愿者建立紧密联系,对发现的伤病鸟进行及时救治,2022年秋季迁徙季以来,已经救助大杓鹬、白腰杓鹬等各种候鸟30余只。沧州渤海新区还对候鸟迁徙区加强监管,减少进入候鸟迁徙区的人员、车辆,最大限度为候鸟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一旁是繁忙的煤炭转运场,一旁是遗鸥、青脚鹬、白鹭在水中嬉戏,还有的在草丛里、阳光下整理羽毛,这是在黄骅港煤炭港区人工湿地看到的情景。煤炭港区为保护候鸟,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通过微地形改造,修复建设了水域面积约70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湿地内的水生植物密集、丰富,夏季投放的虾、鱼幼苗,为水鸟创造了觅食、休息的生态栖息地,在鸟类觅食困难时,给予适量的人工喂食。候鸟已把黄骅港煤炭港区的人工湿地当做了熟悉的“驿站”,每年有近万只候鸟在这里停歇。
此外,沧州渤海新区严厉打击伤害候鸟的犯罪行为,联合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实时监测掌握候鸟活动动态情况,协同守护好在这里越冬的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