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新思想 > 学习理论

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发布日期:2021-07-09    作者:     来源:     

播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建设、从改革到发展,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所谓中国特色,既相对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具有中国特色,也相对于规范的经济学理论有中国特色,还相对于别国成功的经验有中国特色。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旨在促进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就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党在这一时期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当时已有的过渡理论是剥夺剥夺者,已有的国际样板是苏联斯大林时代实行的没收资本主义企业的国有化,以及对农民个体或私有经济的强制集体化,其明显的代价是牺牲和破坏生产力。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吸取了这一教训,不走强制道路,在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首先,基于我国的民族工商业具有两面性,延续了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同盟军的认识,党没有采取没收资本的政策,而是进行和平改造与引导。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提出但此前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实现过的“赎买”政策。创造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对整个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次,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从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生产合作社,成功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变革。毛泽东同志当时还提出,农业合作化的进程应同农业的技术革命(即农业机械化)进程相适应的思想。

显然,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为中国创造,其效果也非常明显。这么大的生产关系的调整,不仅没有破坏生产力,而且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得到民族资产阶级的认同,没有出现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更加尖锐和残酷的情况。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与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的改革开放,有助于党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思想解放。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表述。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在邓小平理论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是在生产关系上坚持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另一个是不搞两极分化。不搞两极分化,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同时强调,不能只讲发展生产力,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而解放生产力就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

二是关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界定。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依据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确认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阶段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确认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发展成熟,社会主义性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不能充分显示出来,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本身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社会主义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关系结构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是包含了多种非公有制形式的多元结构。既然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就要依托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此,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服从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和按要素分配,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表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定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该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全社会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起称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直接从生产、分配和交换三个维度对基本经济制度予以明确。

公有制为主体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则体现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色。这种所有制结构对促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制度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动员了一切发展生产力的活力。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竞争,促使国有制经济改革自身的体制,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混合所有制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各类企业增强活力、做大做强做优,提供动力和机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其制度优势不仅在于提高劳动效率,还是鼓励勤劳致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多种分配方式表现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其发展生产力的制度优势充分动员和激励属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的要素投入,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一切创造财富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的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市场配置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不仅能按效率目标决定资源流到哪里(部门、企业)去,还能决定各种要素(资源)的有效组合,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不仅在克服贫富两极分化、企业外部性和宏观失衡等方面克服市场失灵,还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跨地区建设项目可以举全国之力得以完成。二是依靠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建设市场,市场体系的标准更高。三是在推进创新、共享、绿色、协调和开放发展,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政府作用非常明显。

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已有的现代化国家大多是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现代化理论都是指发展中国家以发达国家为样板和追赶对象。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在某些方面需要达到国际标准,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道路和方式,还具有中国特色。

首先,中国现代化需要分步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出发,提出现代化建设具有阶段性,这就是“三步走”发展战略。他用“温饱”“小康”“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三步战略目标,使人民能够生动地、直观地认识和切身感受到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包含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为现代化的具体阶段来推进,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的创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绘就了两个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其次,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必须要推进的过程。中国创造了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独具特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一方面是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在此基础上发展各类开发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另一方面是积极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民向城镇的转移,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放开农民进城限制。实践证明,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不但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且明显带动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现在中国的城镇化又进入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阶段,城乡融合发展将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

最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目标和新内容。与已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相比,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强调共同富裕,要求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体现共享发展的要求。二是现代化的领域与过去讲的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四个现代化不同,强调的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要求“四化同步”。三是与发达国家工业文明的现代化道路不同,新时代现代化还包括生态文明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总的来说,当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国情与中国特色之上对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不走西方国家老路,不采用西方经济模式,走中国道路,也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无论如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系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

上一篇:唯物史观推动中国史学科学化与现代化转向

下一篇: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