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院新闻 > 正文

沧州师范学院:一场“我与科学家跨时空对话”的“沉浸式”集体备课会

发布日期:2025-04-30    作者:     来源:     

泱泱华夏,那些为国家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的精神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在我校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刘佳腾的画笔下

83幅承载着敬意与使命的作品

讲述了一段段“拳拳爱国心”的故事

也让我们感受到“国之脊梁”的磅礴力量

画作背后是作者对国家脊梁深深的敬意,

是一个时代对科学精神的传承,

更是一段关于初衷与使命的故事。

这些故事也化作永不褪色的精神长卷

在新时代,指引我们前行......

4月29日,在我校洪昌美术馆,党委书记云电军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美术学院教师们共同开展了一堂“浸润心灵的科学家精神教育思政课”,在这场“移动”的实践备课会中,他们触摸“课程思政”跳动的脉搏,与科学家展开了一场跨时空对话,共同感受精神之火与艺术之光交相辉映,共同完成一场思想与艺术的双向赋能。

云电军为与会教师带来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他启智教师们,一是共同感悟,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蕴含着家国情感、价值引领、理想信念、人格塑造等思政元素,展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是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在科学家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中,感悟到他们胸怀祖国、勇攀高峰的精神内核,深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充实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依托各种资源,挖掘不同时代的科学家精神,深入探究科学家精神与课程思政的契合性,分析科学家精神对大学生的价值意义,将科学家精神以及红色文化基因融入校园、融入课堂,激发高校创新潜能,打造为大思政课建设服务的特色教学资源,让科学家精神真正成为托起高水平思政课建设的战略支点,在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其如血液般融入思政课建设、融入铸魂育人。

二是要共同学习,深入传承。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素与课程思政紧密相连,展现出高度的契合性。这种精神不仅根植于历史传承,又紧密贴合时代脉搏,其在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化学术道德等维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深刻的启示,要深入挖掘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政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思政课不能“干巴”,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科学家精神相关内容。科学家精神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展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现有教材,以教学内容链接与科学家精神相关的背景及案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要运用多种模式,创新高校课程思政开展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数字技术推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融合互动,打造“行走的课堂”、实践教学线上平台等,把场馆变课堂,打造“场馆式”、“开放式”、“沉浸式”教学等,让学生真切看到历史长河中,国家脊梁“留下的光和影”,更加深刻理解科学家们勇攀高峰的精神,增强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的实效性,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学素养、激发主体动力,丰富教育载体,促进科学家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三是共同交流,深化实践。思政课教师应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切实发挥好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使思政课真正起到沟通心灵、激扬斗志的效果。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只有具有这种精神,才能解答学生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着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珍惜韶华、脚踏实地,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思政金课”,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要应用哲学思维,加强教学实践,以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家感人事迹和科学家精神激励大学生不畏艰难险阻,积极投身科研实践,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要加强沟通交流,增强同学们的情感认同,鼓励学生走出去,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用鲜活丰富生动的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讲述中国故事。

在艺术场馆内,与会教师通过“与科学家的隔空对话”,开启了一场头脑风暴,共同碰撞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思路和全新感悟。教务处处长何兰芝、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贵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卓、美术学院教师张菲菲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如何在课程中融入科学家精神,提出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和沉浸式教学等方式加深学生理解。他们特别强调了利用美术作品和隔空对话等创新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科学家精神。

美术学院院长王通主持并表示,这场“与科学家跨时空对话”的集体备课会回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也为构建我校特色的艺术思政教育范式提供了破解思路,是“功勋人物事迹进课堂”的又一次生动而有意义的实践。

上一篇:校领导带队开展“五一”假前安全隐患排查与督导检查

下一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学习系列(十)